凌晨5点的河北兴隆县,天还没亮透,料场旁的路灯下,一辆汕德卡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。


这台中国红色的汕德卡是当地的新面孔,刚投入运输大军不到1个月,总里程5000多公里。驾驶它的司机是一名有着30年驾龄的本地人滦师傅。

每一个白日,从东方鱼肚白到日暮西山,它都在料场到仓库的20多公里道路之间穿行往返,将一车又一车的砂石料送至指定地点。

动力猛兽 纵御山野

52岁滦师傅是名副其实的老司机,一手老茧、黝黑的皮肤,是30多年运输生涯留下的勋章。“我一直就是干司机,帮老板拉石籽和混料。别看都是石籽,也分规格,有10号、13号、15号等等,这一车拉的是13号。”说起自己的本行,滦师傅如数家珍。


堆料场里,一台台重卡在有序行驶。滦师傅熟练地把车停下后,装货员就操作铲车将石籽倒入翻斗。随着一铲又一铲的石籽落下来,车的底盘往下压了又压。“干重活这车也不怕,身上有劲,倒是我下脚的时候还得注意点力度,不然劲大了,车猛一往前窜,还有点危险呐。”


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,兴隆县是典型的山区县。从堆料场到仓库跑上一趟,穿镇而过,经过连绵的山路、隧道,还能看到一段兼济水色田园的旖旎风光,倒也为滦师傅的日常工作生出了些许兴味,他甚至饶有兴致的指着河畔处的一栋楼房说:“看,我家就住在那。”

离家近,归家的心更切,滦师傅说自己跑车主打一个又稳又快。“我们靠跑趟数挣钱,老板靠多拉石籽挣钱,两相兼顾自然是多拉快跑最合心意。”他说,刚换这台纯电汕德卡的时候,心里还直犯嘀咕,“能不能有柴油车那么得劲?换了后,反倒是踏实了,不但有劲儿,还是自动挡,不操心、不累人!再加上行车中的能量制动回收功能,你看我这一路上坡下坡,光踩油门就行,既不用换挡,也不用忙活踩刹车,轻省了不少”。


滦师傅实际运营显示,重车上坡平均时速五六十公里轻轻松松,空车返程时保持均速80公里/时,时不时还能超个车。有这样充沛的动力和安全配置做后盾,老司机才能如鱼得水,真正的实现多拉快跑。“一天跑个七八趟没问题。”

成本腰折 赚钱帮手

人是铁饭是钢,再拼命工作,人得吃饭,车得补电。每天跑完4趟活大概11点左右,滦师傅就早早的来到充电站排队。


滦师傅说:“充电分时段,波谷电价和波峰电价能差一倍,正常中午12点到下午2点,晚上1点到早上7点,电价是最便宜的,6毛3一度电。我一天跑85格电,每格是6度电,你算算一天电费是多少?”他伸出4个指头,“比开柴油车一天能省400多块,一点儿都不吹牛。像我这点路,之前的油车一天就能干掉800块油费,而电车平均合下来也就336元。差距大不大?!”别的不说,光燃料费这块一个月就能比柴油车省出来1万多块,难怪滦师傅会说“我们开心,老板满意”了。

不止是会省钱,滦师傅驾驶的这台汕德卡600度双枪快充产品,还有别的好处。“如果是600多度电压的充电桩,一般一个小时就能充上50%的电,所以最多俩小时,我这车肯定能充满。这点时间我刚好吃完饭,还可以在卧铺上休息会,也不耽误下午和晚上干活。晚上跑完车,我再把车充好电,一天充两次电完全不用担心跑不远。我看别的电车,要么充电没有这么快,要么一天就得多充好几次,多耽误事啊!”


“自打换了这台车,我感觉明显没有以前那么累了。你看啊,以前跑一天一宿,没得歇息,现在这驾驶室又大、卧铺又宽,纯电车没有发动机、噪音小,再配上自动挡、制动能量回收功能,开车轻松了不少。”滦师傅说,“还有液晶仪表盘,中控屏行车和倒车显示,车内车外信息,一看就知道。就拿这倒车显示来说,以前没有这配置,都得下车溜达一圈,现在我就能大胆的倒车了。”

从500多马力的柴油重卡到600度电的纯电汕德卡,从 “辛苦奔波” 到 “轻松运输”,滦师傅也许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新能源重卡的“尝鲜者”。对于这位从业30多年的运输老将而言,这也许只是一次座驾的更新,但对于更多的用户来说,这也许是一场运输方式的 “革命”——更好开、更会赚还更舒适,像许许多多像滦师傅一样的卡车司机,感受到了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为他们带来的希望与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