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海之滨的青岛国际会展中心,见证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全球化新高度。2025 年 10 月17日,“山东重工・潍柴动力全球合作伙伴大会”(简称大会)在此启幕,来自全球超过140个国家、接近3000名海外合作伙伴共聚,零距离感受近 300 件展品所勾勒出的全产业链实力图谱。

image.png

这场无论是人员、场地还是展品等规模都创造了山东重工集团历史之最的全球盛会,凭借 “1-9月集团营业收入近 4400 亿元、出口 727 亿元” 的亮眼业绩,和 “海外总收入占比超 60%” 的硬核数据,印证了山东重工从 “产品出海” 到 “生态扎根” 的质变;更通过为数百家来自海内外全球合作伙伴的规模授奖,彰显了“中国制造”在优化全球制造产业生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。

image.png

显然,山东重工 “自主创新+开放融合” 的实践,不但精准破解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成功密码,还为中国制造高质量出海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。

技术筑基:自主创新撑起全球化 “硬脊梁”

核心技术自主可控,是中国企业立足全球的根本。山东重工的全球化征程,始终以科技创新为 “定盘星”,在动力系统、整车整机等核心领域构筑起难以复制的技术护城河。

2025 年前三季度,山东重工集团营收接近4400亿、增长超过9%,这一强劲的逆势业绩表现印证了技术驱动结出的累累硕果:发动机领域,潍柴连续4年发布全球本体热效率最高的柴油发动机,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 53.09% 的柴油机问世。整车领域,中国重汽、陕重汽持续发布、上市全新产品,中国重汽黄河重卡实现0.286的低风阻系数,全球领先。

image.png

“山东重工对标全球装备前列的竞争对手,针对动力链、整车整机坚持高投入的科技研发。2024年研发费投入136亿元,研发强度4.2%。今年我们也会按照这个强度,保持高强度投入。”山东重工集团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王志坚表示。

image.png

重要的是,山东重工的创新早已达成了从“走出去”到 “在全球” 的深度融合,通过收购德国林德液压,消化吸收百年技术基因并升级为全球新品牌 LHY;整合德国凯傲、美国德马泰克、意大利法拉帝等海外优质资产,形成 “全球智慧为我所用” 的创新网络。

涓涓细流汇成海,多点突破的技术底气赋予山东重工市场全面开花的硬气。今年前3季度,山东重工旗下品牌捷报频传:潍柴发动机板块出口收入增长 30%,数据中心发电业务销量暴增 400%,新能源业务增长122%;中国重汽 1-9 月重卡出口 11.1 万辆,9 月单月出口首破 1.5 万辆,创行业纪录;中通客车在迪拜、丹麦等高端市场实现突破,海外收入增长 40%,摆脱了 “低价竞争” 的标签。王志坚表示,“中国品牌已具备与欧美主流品牌同台竞技的实力,这会给我们当前和未来的客户树立信心。“

百舸争流:“We Are One” 构建全球化 “共同体”

开放合作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的必由之路。山东重工的实践则更进一步,将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从 “生意场” 升级为 “生态圈”,以 “We Are One” 的理念构建起全球产业共同体。

image.png

进入大会内场,由35家企业logo组成的山东重工巨幅品牌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。在海内外产业链发展过程上,这些企业唇齿相依,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品牌矩阵协同效应:中国重汽依托 44 个海外代表处、230家经销商、400个服务网点的强大经销服务网络,连续 21 年稳居重卡出口第一;潍柴1-3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00多亿元,同比增长6%;陕重汽稳居出口第二,加速高端市场突破;山推股份借 AI 战略强化产品优势;潍柴雷沃智慧农业推进 “一带一路” 本地化制造;中通客车在智利获得 895 台订单、吉尔吉斯总统亲自提取千台订单……

image.png

通过整合国内外资源,山东重工实现研发、渠道、服务的数据共享与协同,构建了扎根中国、辐射全球的“研发、战略、命运”共同体,让 “中国制造” 从单一产品标签,升级为全产业链协同的闪亮名片。

未来引领:60% 海外占比改写全球竞争格局

山东重工的全球化布局将从 “规模扩张” 转向 “质量引领”。大会期间,山东重工基于对全球产业变革的精准把握,提出了“打造科技领先、绿色发展,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跨国集团”的战略愿景,以及“2030年营业收入1000亿美元”的发展目标。

image.png

自2009年山东重工成立以来,便坚定地秉持实业与资本双轮驱动的战略理念。通过对博杜安、林德叉车、德马泰克、法拉帝等一批历经百年沉淀的欧美知名品牌的战略重组,成功拓展了高端装备产业链,更实现了与并购企业的双赢局面,打造了中意、中法、中德等多国企业合作的标杆范例。近年来,凭借本地化制造降低成本、快速响应需求,旗下品牌以潍柴动力和中国重汽为代表,在非洲、东南亚等传统优势市场夯实领先地位;在欧美等高端市场实现突破,潍柴大缸径产品更是跻身欧美数据中心主流供应商。

这不仅有效规避了单一市场波动风险,更形成了稳健的抗周期风险能力——当海外收入占比达到 60%,其中 30% 来自本土产品本地化销售、30% 来自海外子公司营收时,局部市场的起伏已难撼全局根基。

image.png

王志坚指出,未来山东重工将聚焦科技创新聚焦新能源与数智化、深度本地化推进研产销服全要素落地、品牌向上突破高端市场、ESG 责任夯实长远发展基础四大维度实现可持续性、高质量发展,彰显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从 “追赶者” 到 “规则制定者” 的角色转变。

从 2020 年 200 亿元出口到 2025 年冲刺 1000 亿元,从产品贸易到生态扎根,山东重工的五年跨越,是企业的跃升之路,更是中国制造业全球化的缩影。它用实践回答了只有以自主创新掌握核心话语权、以开放包容凝聚全球力量、以生态协同实现共赢发展,才能赢在当下、赢得未来。